李明璁、陳庭妮專文推薦
FashionWeek只是個華服競技場嗎?其中的遊戲規則究竟有多少?
且聽頂尖時尚雜誌總編娓娓道來。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劇中除了小助理與大總編輯之間精彩交手的橋段令人印象深刻,當劇情來到巴黎高訂時裝週時,一場緊接著一場的目眩神迷服裝秀,是否在讓你心中燃起「哇」的驚嘆!一年春夏與秋冬的兩次時裝週,一場場在其中參與的各大服裝秀,為何能營造出如此龐大的「視覺張力」?而時裝週的魅力,就真的只有表面上所看到的霓裳魅影穿梭,還是它的背後還埋藏著一個個不可輕忽的現實力、經濟力、政治力的角力呢?
時裝週(FashionWeek)堪稱是全球流行舞臺運作所有人事物的最大角力場。不單單是設計師們為每季創意提出見解的最佳時刻,更是全球品牌、買家、媒體、VIP、部落客……甚至是外圍的時尚愛好者,急切想要一窺究竟之處。時裝週所帶起的經濟效益與影響力,既深且廣。當數位化時代來臨,時裝週一直以來奉行的存在意義,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龐大壓力。時裝週究竟該如何演化,該何去何從,是所有業內人士憂心忡忡之際不斷討論的議題。
從事媒體工作超過二十年,參與時裝週盛會逾十五年的《HarpersBAZAAR》國際中文版總編輯廖秀哖,以明快活潑的筆調,用簡潔深入的十大章節,寫下流行產業的酸甜苦辣與經營脈絡,提供有志踏入時尚產業的讀者,全面性的實務觀念與客觀超脫的眼光,掃除人們的誤解與迷思,而所有對時尚有興趣的讀者,都能藉由本書一窺時尚在現今人類城市活動中的多重、迷人角色。
1時尚與城市一年春夏與秋冬的兩次時裝週,背後埋藏著什麼不可輕忽的現實力、經濟力、政治力的角力?如何從時裝週的舉辦地點看出一座城市的國際影響力?
2從一張邀請函開始一場服裝秀的邀請函會引來複雜的時尚圈「政治」議題。邀請函的獲得與否,所牽扯出的現實課題是直接且血淋淋的,所引發的不滿情緒也是最高張的。
3服裝秀座位爭奪戰邀請函的取得很政治,但是時裝週的座位之戰,事實上又比拿不拿得到邀請函又來得更加白熱化。怎麼說呢?因為有沒有座位、坐哪兒,可是更觸動所有人的敏感神經。
4設計師們的戰場人多的地方,八卦就多,在時裝週開展的期間當然也是精彩萬分!新銳要在時裝週上獲得掌聲,除了首先必須要能請得動重量級媒體或買家到場鑑賞,最需投注的還是「創意」。
5流行霸主的要角──設計師與集團要成為流行霸主,必須要有一種強大的驅動力,影射出設計師內心對於穿著的想像!哪個品牌或設計師不想擁有充裕無虞的資金,不過,當集團資金大量湧入後,一切真的都能美夢成真?
6時尚「星光」現象群服裝秀上的模特兒們得為了服裝秀到處奔波,時尚舞臺內如此的意識形態建構,不只圈圍出一群品牌粉絲,也圈圍出獨到品味的推崇印象,暗喻自己具有更好的品質與影響力。
7攝影鏡頭下的畫面軌跡攝影師對一場秀的任務,比大記者們手上的電腦重要許多。當手機也有了攝影與錄影功能,自媒體與社群媒體前仆後繼的畫面需求下,秀場邊的鏡頭,可能更具吸引力。
8時裝秀周邊的話題力時裝秀無庸置疑的絕對是品牌在時裝週上的當家花旦;但是當整個時裝週上盡是各個品牌的「新創意」發表大會,若不花些巧思,新聞的露出比例上,勢必也相當容易被其他場服裝秀給快速淹沒。
9金融風暴前後的時尚舞臺次貸風暴一路而下,到2008年雷曼兄弟的宣告破產,一連串的世界性經濟恐慌,造成時尚界原本看似前程似錦的大泡泡瞬間破裂、崩壞,並且一發不可收拾。
10時尚的數位未來若時裝週在愈來愈注重觀賞者的傳播力,以及如何在網路世界熱熱鬧鬧地宣揚服裝秀主張,高階品牌或設計師們依舊願意成為當中的一員嗎?各個品牌所獲得的相對利益夠高嗎?
【圈內推薦】(按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李 瑜(Yutopia)︱時尚KOL
章以慶︱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教授
陳庭妮︱演員
許鳳玉︱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主任
詹 朴︱APUJAN創意總監
盧淑芬︱《ELLE》雜誌總編輯
「秀哖鉅細靡遺地寫下她對時尚無比的熱情、與無欲的冷靜,於是我們好像可以試著回答那位心神蕩漾的看秀編輯,如何能夠理解那股強大抓住人心的力量。」──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這不是一本『時裝週指南』,而是機智又精闢地剖析這場『時尚大拜拜』的同時,告訴你什麼是『時尚』。」──李瑜(Yutopia)︱時尚KOL
「秀哖花了好長的時間嘔心瀝血完成了這本作品,我藏在心中很多的疑問,甚至言不及義的心之俳句,都在這本書中得到解答。」──陳庭妮︱演員
「你已經準備好時裝的前進思維了嗎?看了你就能面對這個極具趣味、創造力、誘惑力,且全然『全球化』的產業。」──許鳳玉︱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主任
流行
創意
設計師
服裝設計
KOL
FASHION
AFTER
PRADA
VIP